病证名。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二。又名红点舌。因心胃积热熏蒸,或胎毒上冲所致者,症见舌上生疮,舌裂舌肿,时流鲜血,口臭便秘,脉实有力,治宜泻火解毒。若虚火上炎者,多久治不愈,疮破成窟,四肢倦怠,脉虚大,
见《闽东本草》。为胡颓子之别名,详该条。
明代官名。为生药库中仅次于大使的官职,协助大使主管生药库事务。
儿科著作。又名《医林枕秘保赤存真》、《幼科心法保赤存真》。10卷。清·余含棻撰于1834年。本书就儿科疾病的证治理论与方药作了较全面的介绍。特别对于儿科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如小儿体质的属性及治法、惊风
元代医疗机构名称。详见广惠司条。
①见《福建中草药》。为夜关门之别名。②见《广东中草药》。为丁癸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出《灵枢·痈疽》。即肩疽。见该条。
见《本草经疏》。即木贼,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木蓝之别名,详该条。
出明·徐春甫《痘疹泄秘》。即贯脓。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