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庶成
【介绍】:
辽代医家,契丹族。字喜隐。精通汉文,1032年(重熙初)为枢密直学士。契丹原为游牧民族,尚少专门医药卫生设置和书籍,医药水平较低。兴宗耶律宗真命其将汉族地区医药方脉书籍译成契丹文,广为传播,使汉族医药同契丹族医药知识得到交流和发展,对契丹族经济、文化、医药、保健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介绍】:
辽代医家,契丹族。字喜隐。精通汉文,1032年(重熙初)为枢密直学士。契丹原为游牧民族,尚少专门医药卫生设置和书籍,医药水平较低。兴宗耶律宗真命其将汉族地区医药方脉书籍译成契丹文,广为传播,使汉族医药同契丹族医药知识得到交流和发展,对契丹族经济、文化、医药、保健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病证名。指自觉腹中窄狭,饮食难进的病症。《丹溪心法》卷四:“腹中窄狭,须用苍术。若肥人自觉腹中窄狭,乃是湿痰流灌脏腑,不升降,燥饮用苍术,行气用香附。如瘦人自觉腹中窄狭,乃是热气薰蒸脏腑,宜黄连、苍术
【介绍】:见张登条。
《类证治裁》卷八方。干姜、炙乌贼骨、桃仁各一两。为末,每服一方寸匕,酒送下,日二次。治血瘕,经行劳动感寒,留络不去,腰腹急痛者。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六。即肩关节脱臼。详肩胛骨出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壶卢,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十七方。枳壳、枳实、川芎、柴胡、陈皮、香附、白芍药、炙甘草。为末,水煎服。治肝实火盛,左胁疼痛。
治则之一。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土郁夺之,谓下无壅滞也。”上郁,指中焦脾胃湿邪郁阻;夺,指祛除。如湿热郁阻,腹痛腹胀,大便稀粘而臭,舌苔黄腻,用苦寒燥湿法。又如寒湿郁于中焦,胸闷,恶心,
七气之一。《诸病源候论·七气候》:“怒气,则上气不可忍,热上抢心,短气欲死,不得气息也。”参见七气、九气条。
方书名。又名:《续易简方》。6卷。宋·施发撰于1243年。作者鉴于王硕《易简方》一书所选之方,失之过简,且对“虚实冷热之证无所区别”,故除对该书选方予以评述外,补充160余方。并对王氏原书中若干不同学
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见《伤科汇纂·绘上用手法十四图》。详颊车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