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杂病源流犀烛·诸疸源流》:“力役人劳苦受伤,亦成黄胖病,俗名脱力黄。”与因虫食所致之黄胖病不同。证见黄胖而好食易饥,怠惰无力。治宜双砂丸、伐木丸加味。参见黄胖条。
【生卒】:1901~1959年【介绍】:字友松,良乡(今北京房山)人。毕业于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曾任职协和医学院细菌科、中文部兼中外医史课。1935年与王吉民、伍连德发起建立中华医学会医史委员会(中华医
①《灵枢经》篇名。天年,即天赋之年岁。本篇从先天禀赋和后天发育,指出了寿夭与精神、气血、脏腑等方面的关系,并分别论述了生命过程中各阶段的生理变化。②即天寿。见该条。
见《金匮翼》卷二。荆芥穗二钱。为末,用生地黄汁调下。治风热入络,血溢络外,乍寒乍热,咳嗽口干,烦躁。
①指针刺器具。古作箴或鍼。用以刺激机体治疗疾病。源于砭石。早期的针以骨、竹或陶片制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冶金术发明以后,人们利用金属的可塑和延展性能,以各种不同的金属或合金,制造出形式多样的针具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雄黄、白矾各等分。为末,茶水调敷患处。治风湿诸疮,红肿痛痒,疥疮等症。
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于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即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和赤道成23°27′的角,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证名。俗称肚胀。指腹部胀满的感觉。《素问·藏气法时论》:“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伤寒明理论》卷一:“腹满者,俗谓之肚胀是也。”有虚实寒热之分。《本经疏要》卷三:“胀满而按之痛者为实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南开医院)。柴胡、白芍药、生大黄(后下)各15克,黄芩、胡黄连、木香、延胡索、芒硝(冲服)各9克。水煎服。功能舒肝理气,清热通便。治急性单纯性胰腺炎。
见顾膺陀《妇科集·调经类》。即经行发热。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