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心经邪热炽盛的病证。《备急千金要方》:“病苦闭,大便不利,腹满,四肢重,身热,名曰心实热也。”《太平圣惠方》卷四:“夫心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阳气盛则卫气不行,荣气不通,遂令热毒稽留,心神烦乱
养生术语,或称咽日,道家的一种养生方法。即对日咽气,是咽气或服气中的方法之一。最早见于战国末年《韩非子》:“龟咽日气而寿。故养生者服日华。”
浸淫散溢之邪气。《灵枢·淫邪发梦》:“愿闻淫邪泮衍……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
见《岭南草药志》。为葫芦茶之别名,详该条。
病情按一般过程发展的表现,预后顺利。如麻疹,疹点红活均匀,整个发热期无并发证,患者神态清爽,胃口渐复等。
【介绍】:见叶霖条。
病名。痧证之一。《痧症全书》卷中:“痰涎壅盛,喘急如锯,痛若喉蛾,但喉蛾内肿胀,痧只痛而无肿胀,形若急喉风,但喉风痛而不移,痧痛则无一定,且痧有痧筋可辨也。”《病源辞典》谓:多由热壅肺胃,痰涎壅盛,或
古病名。指能互相传染的消耗性疾患。《外台秘要·传尸方四首》:“大都男女传尸之候,心胸满闷,背髆烦疼,两目精明,四肢无力,虽知欲卧,睡常不着,脊膂急痛,膝胫酸疼,多卧少起,状如佯病,每至旦起,即精神尚好
病名。疟疾之一。①以但热不寒为主症之症。又称暑疟、温疟、阳明瘅热。《素问·疟论》:“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
【介绍】:明代医家。字繇生,号晋公,自称芦中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卢复精医兼通佛学。他受父亲影响,继承医业,历十八年编成《本草乘雅半偈》一书。后又编有《摩索金匮》、《伤寒金鎞疏钞》、《学古诊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