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筋急

筋急

证名。指筋脉拘急不柔,屈伸不利。出《素问·五脏生成篇》。多因风寒侵袭筋脉,或肝热筋伤,或血虚津耗,筋脉失养所致。《诸病源候论·筋急候》:“凡筋中于风热,则弛纵;中于风冷,则挛急。十二经筋皆起于手足指,循络于身也,体虚弱,若中风寒,随邪所中之筋,则挛急不可屈伸。”《张氏医通·诸风门》:“经所谓肝气热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六味丸牛膝当归之类。……虚邪搏筋则筋急,五积散。血虚则筋急,增损四物汤。”《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仲景言血虚则筋急,此又筋急之原,由血脉不荣于筋之故也。丹溪以四物汤治筋急,本事方养血地黄汤治筋急。”本证可见于痉病、痹证、惊风等。参见各条。

猜你喜欢

  • 盘龙草

    见《湖南药物志》。为东风菜之别名,详该条。

  • 清胰一号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遵义医学院)。生大黄(后下)、白芍药各15克,龙胆草、木香、延胡索各9克。水煎服。功能通里清热,理气止痛。治轻型胰腺炎(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 大肠移热于胃

    食亦的病理之一。《素问·气厥论》:“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王冰注:“胃为水谷之海,其气外养肌肉,热消水谷,又铄肌肉,故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者,谓食入移易而过,不生肌肤也。”

  • 金疙瘩

    见《山西中药志》。为金莲花之别名,详该条。

  • 皮急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谓上下胞渐自紧小,甚则小如枣核,眼将合矣。盖膏液耗尽,筋脉急缩故也。若治而小者,治之之过,乃皮宽睫倒,只夹外而失内理,后则复倒复夹,遂尔肉焦血损,目络不舒而睑

  • 极泉

    经穴名。代号HT1。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阴心经。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举臂开腋取穴。布有尺神经,正中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外侧为腋动脉。主治心痛,目黄,胸胁痛,腋下肿,肩臂不举等。直刺0.5~

  • 少征

    运气学说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按五音建运理论,征代表火运,故不及之火运称为少征。

  • 麻癞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由毒留胃腑所致。初起遍体生疮如疥癣,瘙痒难忍,日久手足顽痹不仁。相当于结核型麻风。

  • 阳精

    天地间温热的精气。《素问·五常政大论》:“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阳精所降,其人夭。”

  • 清脓血

    证名。见《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作“圊脓血”。指大便下脓血。详便脓血、脓血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