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积热胃脘痛

积热胃脘痛

证名。指热积于内所致的胃脘痛。《症因脉治》卷一:“七情六欲之火,时动于中、膏粱炙煿之热,日积于内,热久成燥,积热之痛作矣。……时作时止,口渴唇燥,痛则多汗,栀连清胃汤,有下症,神芎丸。”《寿世保元·心胃痛》:“以胃脘积有郁热,刺痛不可忍者,用清热解郁汤;如心胃刺痛,并两胁肋痛,呕吐胸痞大便坚,用清上饮或抚芎香附百草霜等药。”参见胃脘痛、内伤胃脘痛条。

猜你喜欢

  • ①(néng)。效能、功能、性能。《景岳全书》:“本草所注,又概言其能。”②音耐(nài)。古通耐。耐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能夏不能冬。”《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以厚药。”③(tài)

  • 漱水不欲咽

    病人口燥咽干,只想用水漱口,而不欲咽下。可见于热性病,热入营血或瘀血内阻的病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

  • 挡蛇剑

    见《岭南草药志》。为巴豆树根之别名。详该条。

  • 齿迟

    五迟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又名齿不生。小儿乳齿约在六至十个月内出现,如已届生齿之期还未生齿者为齿迟。《世医得效方》:“齿不生者,由齿者骨之所络,髓之所养,禀气不足,则髓不能充于骨,故齿久不生。”肾

  • 摸法

    推拿手法名。用手触摸肢体穴位,适用于全身各关节、骨骼、肌腱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摸法摸者,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或骨断、骨碎、骨歪、骨整、骨软、骨硬、筋强、筋柔、筋歪、筋正、

  • 本池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廉泉,见该条。

  • 破棺散

    《古今医鉴》卷二方。天南星五分,冰片少许。共研细末,于病人牙齿间频频擦之令热。治中风牙关紧急,难以下药。

  • 摊缓

    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又名摊缓风或瘫缓风。指瘫痪轻症。《圣济总录》卷七:“摊则懈惰而不能收摄,缓则弛纵而不能制物。故其证四肢不举,筋脉关节无力,不可枝梧者,谓之摊。其四肢虽能举动,而肢节缓弱

  • 干嗽

    病名。又名干咳嗽、干咳。指无痰而嗽者。《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干嗽,肺中无津液也。其脉细涩,必兼气弱或促,乃痰郁火邪于肺中。轻则连咳数十声,方有痰出,重则虽多咳亦无痰,故为干咳嗽,极难治。始

  • 包诚

    【介绍】:清医学家。字兴言。安吴(今安徽泾县)人。学于张琦,尝评时医庸陋云:“各据门户,执古方不能治今病,读医经不如多临症之说;不深求经方药录用意所在,徒创异说,以博名誉;论说曰繁,医学曰晦。”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