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表里同病之一。见《万病回春·伤寒总论》。指营卫肌表和脏腑气血等俱见虚弱症象者。详虚证、表虚证、里虚证条。
见通俗伤寒论条。
子午流注用语。《针灸大全》:“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阳干注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见者,气纳于三焦。”指凡阳经开过五输穴之后,由于三焦为阳气之父,诸阳气皆归于三焦的原则,再按“他生我”
藏名《敏吉村卡》。综合性藏医书。7卷。据《藏医史》载,此书由汉族名医韩王杭德、印度的巴热达札和大食的嘎林诺共同编著而成。着重介绍这三种医学体系的精华。近年来有学者从史学、语言学和音韵学的角度考证,认为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草威灵之别名,详该条。
又名撮口。详该条。
证名。见《丹溪心法·咳逆》。即呃逆,详该条。
【介绍】:见余梦塘条。
金代医官职称。专门掌管检查帝王服用汤剂药物的官吏,官阶从五品。
病名。又名穿腮。即骨槽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