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皮肤针疗法。因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故名。见该条。
①阻格不通、格拒。《灵枢·脉度》:“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素问·气交变大论》:“阴厥且格。”②吐逆证。《伤寒论·平脉法》:“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
即拨法。见该条。
【介绍】:见方导条。
病名。见《洞天奥旨》卷十一。因肾气不足,寒湿挟痰侵袭骨骼,以致气血凝聚于骨所致。好发于长管骨的干骺端。良性者症状多不明显,发展缓慢。恶性者病初隐痛,继则难忍,入夜尤甚,生长较速,肿块推之不移,坚硬如石
【介绍】:南北朝时期宋代医家。其子孙秋夫、道度、文伯、之才等均为当代名医。
病名,出《鲍氏验方新编》卷六。即狐疝,详该条。
即透穴法。见该条。
即舌质。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入地金牛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