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东汉时巫医。汝南(今河南汝南)人。《后汉书》有其传记。
病名。见《外科理例》卷五。即生于环跳穴处的附骨疽。详附骨疽。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三方。黄芪、防风、细辛、独活、川芎、牛膝各一两半,附子、川椒、炙甘草各一两,川乌、山茱萸、秦艽、葛根各七钱。浸酒,晨、午、夜服三次。治痹病甚而麻木不知者。若虚加肉苁蓉;下利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回回蒜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又名《汉医讲义录》。朝鲜族李常和著于1941年。全书共四册。第一册论述民族医学的基础理论;第二、三、四册论述了内、外、妇、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1945年间岛医药协会出版。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头眩偏痛痧》:“痧气慢者,上升于二阳头面。常觉头眩内热,或半边头痛、心烦不安。宜刮痧,不愈,用清凉之剂治之。”参见痧条。
见重楼玉钥条。
【介绍】:东汉时医家。号翁君。曾著有《经方颂说》,不传。
出《神农本草经》。为白头翁之别名,详该条。
即二仙汤,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