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即滑脉。《素问·阴阳别论》:“阴阳相过曰溜。”《研经言》卷二:“溜脉不言鼓者,以其弱甚也,此阴阳之无胜负者也。”
【介绍】:见包一虚条。
【介绍】:见许律条。
病因分类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乃至虎狼毒虫,金疮踒圻,疰忤附着,畏压溺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实际上亦属致病外因的范围。
证名。指内热炽盛,熏蒸于外。常为热聚阳明所致。《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伤寒论条辨》卷四:“蒸蒸,热气上行貌,言热自内腾达于外,犹蒸
即黑燥厚苔边红舌。舌色纯红,中心黑厚而干,形似小舌。为邪热结于里之象,宜攻下泄热(见《伤寒金镜录》)。
养生术语。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即不食谷物。当时一些古人认为,不吃含有渣滓的东西可以长生。因此,探索辟谷的方法,以柏叶,松子、柏子等作代用食品。汉武帝时,此法较盛行。
【介绍】:宋代针灸医生。字吉老。无为(今安徽无为)人。为人解除病痛,疗效很高。
一种生理性变异的脉位。指桡动脉行于腕关节的背侧,故切脉位置也相应在寸口的背面。有同时见于两手,或独见一手的。《三指禅》:“间有脉不行于寸口,由肺列缺穴,斜刺臂侧,入大肠阳溪穴,而上食指者,名曰反关。”
指气机失常而主要表现为下陷不能正常上升的病理状态。为《内经》九种气机逆乱病证之一。《素问·举痛论》:“恐则气下。”可由于惊恐伤肾以致下元虚衰,升腾无力而致,亦常由于脾气虚弱,中气升举无力而致,临床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