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通草
出《药性切用》。为通草之处方名,详该条。
出《药性切用》。为通草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证名。《疡科心得集》卷上:“所谓虚火耳痈者,或因肝胆怒火遏郁,或因肾经真阴亏损,相火亢甚而发。”即耳痈之一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灵枢·九针十二原》。即气海,又名丹田。详气海、丹田条。
罨法之一。用热汤或热药汁作局部掩覆的方法。有止痛、消肿、醒神的作用。例如用湿热毛巾罨头面醒酒,罨关节、腹部止痛;以布浸热药汁湿罨患处去痹消肿。
即天灸,见该条。
见《南越笔记》。为石花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李延昰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一叶萩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多因情志不舒,气机郁结所致。《丹溪心法·六郁》:“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证治汇补·郁证章》:“气郁,胸满胁痛,噫气腹胀。”治宜行气解郁。《杂病源流犀烛·诸气源流
病证名。《景岳全书》卷二十七:“白睛红膜如伞纸者,此气滞血凝热证。”
古病名。又名肺脏中风。指风邪入中于肺经而致的症候。主症为口燥,胸满,气喘,身运不能自主,昏冒,肿胀等。《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诸病源候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