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枫香寄生之别名。②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金盏银盘之别名。③见《广西中药志》。为豨莶之别名。各详该条。
望诊内容之一。神与色同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观察精神、意识、表情,以及面部色泽、目光神采等变化,可以了解正气的盛衰,和寒热虚实等情况。参见得神、失神、色诊各条。
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习惯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灵枢·九针论》:“左足应立春。”古人喻人之形体与气节相应,左足关节与立春相应。
见《分类草药性》。为赤阳子之别名,详该条。
指牙龈出血。《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手阳明、足太阳(应作阳明)之脉,并入于齿。小儿风气,入其经脉,与血气相搏,血气虚热,即齿根血出。”临床有虚实之分,虚热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实热宜清热降火,用
证名。指神情烦乱昏昧。《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阳所至,为惊躁,瞀昧,暴病。”
方书名。又名《万氏家抄方》、《医学入门良方》。明·万表选集。6卷(另有4卷本)。刊于1609年。卷1~5分为中风、厥、脚气……等98类病证(包括临床各科),每类病证均以选录方剂为主,附述简要的病候;卷
书名。《医学六要》之一。明·张三锡纂。本书介绍四诊,但内容偏重于切脉。编者分析了浮、沉、迟、数等30脉的脉象、主病,对切脉部位、脏腑分部、持脉法、平脉、病脉、相类脉、危脉、妇人脉等均有简要的论析。并重
医书。又名《伤寒卒病论》。16卷。东汉·张仲景撰。约撰于三世纪初。是一部论述伤寒和杂病的专著。本书曾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将伤寒部分和杂病部分分为二书。北宋时校正医书局曾分别校订,计有《伤寒论》10卷、
见清·汪连仕《采药书》。为挂金灯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