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闽东本草》。为荭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模樝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即无名肿毒。见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败酱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骨度》。即骶骨、尾骨所在部位。参见尾骶骨条。
①九候之一。《素问·三部九候论》:“一候后则病。”②伤寒传经,每日一经,六日传遍六经,为一候,或以七日还太阳经为一候。③节候。五日为一候。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丁(疔)肿,灸掌后横纹后指,男左女右,七壮即差,已用得效。丁肿灸法虽多,然此一法甚验,出于意表也。”《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名手掌后臂间穴。近代《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等则名
【介绍】:宋代医家。著《累用经效方》。
出《瀛崖胜览》。即冬瓜,详该条。
病证名。又称积结泻。因饮食积滞而致。《张氏医通·大小府门》:“积滞泄泻,腹必绞痛方泄者是也,平胃散加磨积药。”参见食积泄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