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烂丁

烂丁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由皮肤破损染毒或湿热火毒蕴蒸肌肤而发,多见手足部。初起患处胀痛呈暗红色,迅速蔓延成片,继则疼痛剧烈,患肢水肿,出现水泡,溃后出现淡棕色浆水,皮肉腐烂,周围转为紫黑色,疮面略呈凹形。重证可伴高热头痛神昏谵语。治宜清热解毒利湿,用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三妙丸合方化裁。初起皮色暗者,以玉露散外敷;如皮色紫黑,可用蟾酥合剂蟾酥饼涂敷患处。腐去以生肌散生肌玉红膏盖贴收口。若身热不退,神昏,或患处腐烂继续蔓延者,逆证,为毒邪走窜内攻。参见疔疮走黄条。宜中西医结合治疗。类似气性坏疽。

猜你喜欢

  • 肾足少阴经病证

    病证名。因足少阴肾经经气异常所致。《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欬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

  • 狭叶醉鱼草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白鱼尾之别名,详该条。

  • 牛尾七

    见《陕西中草药》。为竹根七之别名,详该条。

  • 雄黄中毒

    病名。因外用或误服雄黄过量中毒。中毒症状及解救法,参砒霜中毒条。

  • 化气利水

    即温阳利湿,详该条。

  • 肉疸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为九疸之一。症见身面发黄,饮少,小便多而色白如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发于脾,则为肉疸。”多因饮食过度,醉酒劳伤,脾胃有瘀热所致。治宜寒水石散等方。参见黄疸有

  • ①眼球。《济生方》:“睛之色赤者病在心。”②视觉功能。《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 肝风

    病证名。①指肝受风邪所致的疾患。《素问·风论》:“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奇效良方》治风中于肝,用射干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一:“若肝藏气虚,不能

  • 橡村痘诀

    参见许氏幼科七种条。

  • 鱼鳞障证

    病名。①属宿翳。《证治准绳·杂病》:“色虽白涩而不光亮,状带欹斜,故号鱼鳞,乃气结膏凝不能除绝者。如凝脂翳损及大片,病已甚,不得已大用寒凉及冰片多点者,往往结为此也。”参见宿翳条。②属圆翳内障(《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