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混睛

混睛

病证名。《世医得效方》卷十六:“白睛先赤后痒痛,泪下闭涩难开,年深则睛变成碧色,满目如凝脂,赤脉横贯,宜地黄散。”即混睛障。详该条。

猜你喜欢

  • 面条树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灯台树之别名。详该条。

  • 足少阴气绝

    指足少阴肾经的经气衰竭。主要证候是骨枯,齿长而垢,毛发枯而无泽。《灵枢·经脉》:“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著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肉软却,故齿长而垢

  • 济生集

    妇产科著作。清·王春亭撰。6卷。刊于1896年。分列保胎、保产、经带、胎病、产病、儿科六门,阐述妇女经、带、胎、产病因证治及妇婴保健,所论多采前人之说。附有验方134首。现存初刻本。

  • 出《串雅内编》。走方医把药性下行的叫做串。串药多泻。例如牵牛串治积气成聚,用黑牵牛末为丸,陈皮、生姜煎汤送下。

  • 肢节痛

    证名。指四肢关节疼痛。《灵枢·百病始生》:“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多因风湿、痰饮、瘀血流滞经络,或因血虚不能养筋所致。《丹溪心法·附肢节痛》:“如肢节痛,须用羌活,去风湿亦宜用之。如肥人

  • 小克麻

    见《云南中草药》。为拔毒散之别名,详该条。

  • 狐狸刺

    出《外科大成》卷二。即狐尿刺。详该条。

  • 疫喉后下痢

    病名。多由疫喉邪毒未尽,余邪内陷于肠中而为痢。症见下痢赤白或兼脓血,下痢白色者宜黄芩汤加青皮、陈皮、防风、木香、黄连之属;下痢脓血者宜白头翁汤加当归、赤芍、川芎、防风、木香、黄连之属。

  •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族医疗法专著。黄瑾明等根据龙玉乾祖传经验整理而成。本传着重介绍壮医药线点灸法的特点、腧穴的体表定位法、取穴原则、施术要点以及在内、外、妇产、儿、皮肤、五官等科的临床应用。1986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

  • 儿晕

    病名。即子痫。高淑濂《胎产方案》:“妊娠口噤,项强手足挛搐,言语蹇涩,痰涎壅盛,不省人事,名曰子痫,即胎风,又名儿晕、儿痉。”详子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