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外科大成》卷二:“肛门内外皆有,遇大便即出血疼痛。”又名混合痔。指生于肛门齿线上下,在同一方位和括约肌间沟消失的痔。参见内痔、外痔条。
病名。①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发于尻,名曰兑疽。”又《灵枢·痈疽》:“发于尻,名曰锐疽。”兑通锐,兑疽即锐疽。详见鹳口疽条。②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发于股阳,名曰兑疽。其状不甚变,而脓附骨。
见《福建中草药》。为羊角扭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顾氏医镜条。
医话著作。4卷。清·王士雄撰于1838年。本书汇集王氏在各地行医时的见闻、杂感、学医心得及诊疗经验。并选收诸家医案,附述个人治验,收采较多的民间单方、验方。书中颇多独到见解,并对古代医药文献中某些观点
病名。指牙痛之因于风者。参见牙痛条。
【介绍】:隋代医家。撰有《蔡英本草经》4卷。已佚。
经穴别名。见《中国针灸学》。即白环俞,见该条。
见《杭州药用植物志》。为元宝草之别名,详该条。
《素女经》:“女人阴深一寸曰琴絃。”即阴道内一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