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脉诀条。
病证名。见《医钞类编》卷七。《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酒性大热,最易伤胃,胃气不守,乱于胸中,中焦之血,不布于经络,因热射肺而为咳逆,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秘开》。位于前臂屈侧,神门穴直上4寸,向内侧旁开0.3寸处。主治疔痈。艾柱灸(患侧)3~7壮。
解剖学同名骨。位于头前上方。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出亟斋居士《达生篇》。即“睡,忍痛,慢临盆”。古人以此六字概述临产时应注意事项。
【生卒】:十五世纪下半叶【介绍】:明代医生。山东益都人。以医术在当地闻名,长于伤寒。病人求治者众,对穷苦病人诊治给药,不计报酬。著有《铃法书》1卷,已佚。
手掌。《素问·五脏生成篇》:“掌受血而能握。”
见《中国经济植物志》。为金银花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萝藦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