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胞生
即沥浆生。清·亟斋居士《胎产问答》:“沥浆生,又名沥胞生。”详沥浆生条。
即沥浆生。清·亟斋居士《胎产问答》:“沥浆生,又名沥胞生。”详沥浆生条。
即刺络拔罐法。详该条。
推拿手法。用拇指和屈曲的食指,捏住皮肤一提一放,至皮肤上出现充血性红斑为度。清·夏云集《保赤推拿法》:“扯者,于儿皮轻轻频摄之而频弃之也。”常用于眉心(印堂)、颈项、腹背等处。有祛风散寒,退热止痛等作
脚气病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指风寒暑湿流注足太阳膀胱经而成的脚气。症见头痛,目脱,项强,腰脊连体枢、循髀外出外踝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皆痛。若风胜者,自汗;寒胜者,无汗、痛甚;暑胜者,热烦;
肝血不足而出现筋脉拘急的现象。肝主藏血,淫精于筋,其华在爪。故出现筋挛拘急,或筋痿麻木不用,或爪甲脆裂、干枯变形等。临床可见于贫血以及失血患者。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经筋从手大指
①见《中药志》。为千年健之别名。②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金盏银盘之别名。③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狼把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①膈证之一。指膈证因瘀血阻滞所致者。《慎斋遗书》卷八:“血膈,时吐时止,胸前作痛,且连背心,血积胸中。气行则血行,宜用气药,枳壳、沉香、芎、归行气导血。”又名血噎膈。参见膈、噎膈、血噎膈条。②即妇人血
外治法专著。1卷。清·陈炳泰撰。刊于1892年。作者鉴于不少病症的致病原因多由于饮食滞气陷于大肠而致中焦食阻、肠胃不通,遂仿张仲景蜜煎导法之义,创制“水针”,即用小竹管及猪小肠数尺相连,中盛以水,插入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气偏胜,则可产生热性的病变。
病证名。小儿实热之一。《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小儿气血俱盛者,则脏腑皆实,故胃中生热,其状大便则黄,四肢温壮,翕然体热也。”治宜清胃泻热。用泻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