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福建民间草药》。即莲生桂子花,详该条。
病证名。出《脉经》。指崩下大量之血,色黯如败坏凝聚的黑血。治疗参见血崩、崩漏条。
指脾气、脾阳、脾阴不足所出现的各种证候。《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圣济总录》卷四十四:“脾虚,论曰脾象土,位处中焦,主腐化水谷,通行营卫,
【介绍】:明代文人。字仪用。浙江嘉兴人。编有《药镜》4卷。
药物学著作。42卷。明太医院刘文泰等集体编撰于1505年。本书是明代官修的一部本草著作。当时没有刊行。1700年清太医院王道纯等又补撰续集10卷。本书主要是在《证类本草》一书基础上改编修补而成。共收药
即消风百解散,见该条。
【介绍】:见法坚条。
见医学摘粹条。
病名。多由疫喉邪毒未尽,余邪内陷于肠中而为痢。症见下痢赤白或兼脓血,下痢白色者宜黄芩汤加青皮、陈皮、防风、木香、黄连之属;下痢脓血者宜白头翁汤加当归、赤芍、川芎、防风、木香、黄连之属。
病名。即指疔。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