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七世纪【介绍】:唐初医家。字真道。京兆(今陕西境内)人。学医于北山黄公,精通医药,善于望气色诊断疾病,并掌握外科手术。文学家王勃拜曹元为师,尽得其要。
出《素问·气穴论》。即俞府、彧中、神藏、灵墟、神封、步廊,左右共十二穴。
由菊科植物艾嵩的干叶制成。是以其色泽灰白,柔软如绒,故名。艾绒有粗细之分。粗者多用于温针或制作艾条,细者多用于制作艾炷。质地以陈年者为佳。
【介绍】:见张璐条。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多因孕妇气血虚损,胎失滋养;或血热燔灼,胎有所伤;或肾虚胎失所系,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以致其胎自堕。参见先兆流产、胎动不安条。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学》(江苏省中医学校)。即疝气穴。见该条(图10)。图10
病名。见王肯堂《胤产全书》。亦名妊娠子烦。妇女怀孕后因血聚养胎,阴血不足,或素有痰饮,复因郁怒忧思,致使火热乘心,神志不宁,出现心惊胆怯,烦闷不安的病症。阴虚者,兼见五心烦热,口干,宜清热养阴、除烦,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对向上冲逆之证要用降逆下气的方药来抑制。例如肺气上逆,咳嗽、痰多、气喘、胸膈胀闷,用降逆下气法,如三子养亲汤;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呃逆,用和胃降逆法,如橘皮竹茹汤。
胀病之一。《灵枢·胀论》:“大肠胀者,肠鸣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飧泄不化。”《医醇剩义·胀》:“大肠为传道之官,居小肠之下,司变化而出糟粕,寒气上逆,变化失度,故肠鸣腹痛而有水声,重感于寒,故完谷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亦名求嗣。指不孕妇女要求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