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乱

气乱

①指气机紊乱,失去正常的升降出入秩序,为《内经》九种气机失常病证之一。《素问·举病论》:“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类经》注:“大惊卒恐,则神志散失,血气分离,阴阳破散,故气乱矣。”本证由于情志因素所致者常见呼吸喘促,神志散乱、心慌汗出,脉来急速不匀。治宜平惊镇怯,安神定志。参见九气条。②病证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吐泻于夏秋大热之时,伏暑伤冷,则心脏烦躁小便不利清浊不分,阴阳二气相干,名曰气乱。……其证乘热伤冷,气逆而喘,腹胁胀满身热脉乱,头痛体疼,如伤寒之状,上即大吐,下即大泄,重者四肢厥冷,脚胫转筋,法当调顺其气,分别清浊,升降阴阳。”

猜你喜欢

  • 滑泻

    病名。见《万病回春·泄泻》。即滑泄。详该条。

  • 医技便巧针灸指南

    见针灸指南条。

  • 药言随笔

    书名。3卷,清·李日谦撰。刊于1899年。本书以笔记问答体裁,记述医疗经验。上、中二卷分论脉诀及内科杂病,妇科,儿科病症治;下卷为多种救急验方。

  • 程云鹏

    【生卒】:1585~约1670【介绍】:明末清初医家。字凤雏,号香梦书生。歙县(今属安徽)人,寄籍江夏(今湖北武昌)。少攻举子业,后因为亡于疟,妻儿复相继病死,深悔不知医药,乃尽发家藏医书,昼夜诵读,

  • 证名。呕吐之一种。呕吐一般有声有物,若有物而无明显呕声,则称为吐。《卫生宝鉴·补遗》:“有物无声,名曰吐。”详呕吐条。

  • 吊马桩

    见《江西中医药》(10):64,1957。为千斤拔之别名,详该条。

  • 慧命经

    气功学专著。清·柳华阳撰,成书于乾隆甲寅年(1794年)。全书分14章,主要论述小周天后的大周天功法,内容包括:漏尽图、六候图、任督脉络图、道胎图、出定图、化身图、面壁图、还虚图、集说慧命经、正道修炼

  • 部骨陷

    指五脏所分属面部的各个部位出现的病色,若深陷入骨的征象。《灵枢·五色》:“五色之见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

  • 伤寒阴证

    病证名。指伤寒病的太阴、少阴、厥阴证而言。参见太阴、少阴、厥阴条。

  • 香樟木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樟木。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