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柿寄生

柿寄生

药材名称柿寄生

拼音Shì Jì Shēnɡ

别名万寿木寄生、樟本寄生、梨寄生、桑寄生、椰风、荷叶寄生、广丁香寄生、蚂蚱腿寄生、桐木寄生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棱枝槲寄生的带叶茎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scum diospyrosicolum Hayata[V.angulatum auct.non Hevne ex D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间采收,扎成束,晾干。

原形态亚灌木,高0.3-0.5m。直立或披散,枝交叉对生或二歧分枝,位于茎基部或中部以下的节间近圆柱状,小枝的节间稍扁平,长1.5-3.5cm,宽2-2.5mm,干后具明显的纵肋2-3条。幼苗期具叶2-3对;叶片椭圆形或长卵形,长1-2cm,宽3.5-6mm,先端钝,基部狭楔形,基出脉3条,薄革质;成长植株的叶退化呈鳞片状。聚伞花序,1-3个腋生,总花梗几无,总苞舟形,长1-1.5mm,具花1-3朵;3朵花时中央1朵为雌花,侧生的为雄花,通常仅具1朵雌花或雄花;雄花花蕾时卵球形,长1-1.5mm,萼片4枚,三角形,花药圆形,贴生于萼片下半部;雌花花蕾时椭圆状,长1.5-2mm,基部具环状苞片或无,花托椭圆形,萼片4枚,三角形,长约0.5mm,柱头乳头状。浆果椭圆形或卵球形,长4-5mm,直径3-4mm,黄色或橙色,果皮平滑。花、果期4-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100m以下的平原或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柿树、樟树、梨树、油桐或壳斗科等多种植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等地。

性味苦;性平

归经肝;肺;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止咳;消肿;降压。主风湿痹痛;腰腿酸痛;咳嗽;咯血;胃痛;胎动不安;疮疖;高血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60g;或浸酒、炖肉。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红管药

    药材名称红管药拼音Hónɡ Guǎn Yào别名马兰、田边菊、山白菊来源为菊科紫菀属植物三褶脉马兰Aster ageratoides Turcz.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去杂质晒干。

  • 药材名称芒别名大巴尔生、马二杆、笆茅来源禾本科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以花序、根状茎、气笋子(幼茎内有寄生虫者)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花序:活血

  • 实葫芦根

    药材名称实葫芦根拼音Shí Hú Lu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全缘栝楼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挖,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长数米。块根粗大,富含具纵棱

  • 臭蒿

    药材名称臭蒿拼音Chòu Hāo别名牛尾蒿、海定蒿来源药材基源:为艾科植物臭蒿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olomiaea edulis (Franch.) Shih [Saussurea edul

  • 大籽蒿

    药材名称大籽蒿拼音Dà Zǐ Hāo别名大白蒿、白蒿、臭蒿子来源菊科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 Willd.,以花蕾入药。生境分部除华南外,各地广布。性味苦,凉。功能主

  • 岗松

    《全国中草药汇编》:岗松药材名称岗松拼音Gǎnɡ Sōnɡ别名扫把枝、铁扫把、羊脷木来源桃金娘科岗松属植物岗松Baeckea frutescens L.以根、全株及叶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 阳雀花

    《中药大辞典》:阳雀花药材名称阳雀花拼音Yánɡ Què Huā别名渣玛兴(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云南锦鸡儿的花。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2米;多分枝,外皮灰褐

  • 小金牛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金牛草药材名称小金牛草拼音Xiǎo Jīn Niú Cǎo别名细金牛草、小金不换、七寸金、紫背金牛、紫花地丁[广东]来源远志科远志属植物小花远志Polygala arv

  • 人中白

    《全国中草药汇编》:人中白药材名称人中白拼音Rén Zhōnɡ Bái来源本品为凝结在尿桶或尿缸中的灰白色无晶形之薄片或块片,洗净干燥而成。性味咸,寒。归经入肝、三焦、膀胱经。功能

  • 三股筋

    《中药大辞典》:三股筋药材名称三股筋拼音Sān Gǔ Jīn别名香叶、楠木香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少花新樟的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原形态乔木或灌木,高2~4.6米。小枝稍有毡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