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杏子

杏子

《中药大辞典》:杏子

药材名称杏子

拼音Xìnɡ Zi

别名杏实(《别录》)。

出处本草图经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杏果实。果熟时采收。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杏仁"条。

化学成分果实含柠檬酸、苹果酸、β-胡萝卜素、少量γ-胡萝卜素和西红柿烃;果实的挥发油成分有月桂烯、柠檬烯、对-聚伞花素、异松油烯、反-2-己烯醇、α-松曲醇、牻牛儿醛、牻牛儿醇、2-甲基丁酸、乙酸、芳棒醇、环氧二氢芳樟醇的顺反异构体、γ-辛酸内酯、γ-癸酸内酯、橙花醛、柠檬醛。未熟果实含绿原酸类、焦性儿茶酚类、赭朴鞣质、黄酮类等成分。

性味酸甘,温。

①《千金·食治》:"味极酸。"

②崔禹锡《食经》:"味酸,大热。"

③《日华子本草》:"热,有毒。"

④《本草图经》:"杏之类梅者味酢,类桃者味甘。"

功能主治润肺定喘,生津止渴。

①《千金·食治》:"其中核犹未鞕者,采之暴干食之,甚止渴,去冷热毒。"

②《滇南本草》:"治心中冷热,止渴定喘,解瘟疫。"

③《随息居饮食谱》:"润肺生津。"

注意①崔禹锡《食经》:"不可多食,生痈疖,伤筋骨。"

②《本草衍义》:"小儿尤不可食,多致疮痈及上膈热。"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杏子

药材名称杏子

拼音Xìnɡ Zi

英文名fruit of Apricot, fruit of Ansu Apricot

别名杏实。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rmeniaca vulgaris Lam.[Prunus armeniaca L.]2.Armeniaca sibirica(L.)Lam.[Prunus sibirica L.]

采收和储藏:果熟时采收。

原形态1.杏 落叶小乔木,高4-10cm;树皮暗红棕色,纵裂。单叶互生;叶片圆卵形或宽卵形,长 5-9cm,宽4-8cm。春季先叶开花,花单生枝端,着生较密,稍似总状;花几无梗,花萼基部成筒状,外面被短柔毛,上部5裂;花瓣5,白色或浅粉红色,圆形至宽倒卵形;雄蕊多数,着生萼筒边缘;雌蕊单心皮,着生萼筒基部。核果圆形,稀倒卵形,直径2.5cm以上。种子1,心状卵形,浅红色。花期3-4月,果期6-7月。

2.山杏 灌木或小乔木,高2-5m。叶卵形或近圆形,长(3-)5-10cm,宽(2.5-)4-7cm。花单生,直径1.5-2cm;萼片长圆状椭圆形,先端尖;花瓣近圆形或倒卵形,白色或粉红色。果实扁球形,直径 1.5-2.5cm,两侧扁,果肉薄而干燥,熟时开裂,味酸涩,不能吃。核易与果肉分离,基部一侧不对称,平滑。花期3-4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3.山杏 生于海拔700-2000m的干燥向阳、丘陵、草原。

资源分布:1.杏 分布于全国各地,多系栽培。在新疆伊犁一带有野生。

2.山杏 分布于东北、华北和甘肃等地。

化学成分1.杏 果实含枸橼酸(cit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等有机酸;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芸香甙(rutin),金丝桃甙(hyperoside),山柰酚(kaempferol)等黄酮类化合物。还含挥发性成分: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异松油烯(terpinolene),反式的2-已烯醇(2-hexenol),α-松油醇(α-terpineol),牻牛儿醛(geranial),牻牛儿醇(geraniol),2-甲基丁酸(2-methylbutyric acid),乙酸(acetic acid),芳樟醇(linalool),顺式及反式的环氧二氢芳樟醇(epoxydihydrolinalool),γ-辛酸内酯(γ-octalactone)γ-癸酸内酯(γ-decalactone)。又含精氨酸(arginine),丝氨酸(serine),甘氨酸(glyc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丙氨酸(alanine),脯氨酸(proline),苏氨酸(threonine),酪氨酸(tyrosine),亮氨酸(leucine)和很少量的赖氨酸(lysine),缬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等氨基酸;维生素(vitamin)B/1、C\[5,6],烟酸,去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β-胡萝卜素(β-carotene)和少量γ-胡萝卜素(γ-carotene)及番茄烃(lycopene)以及磷、锌等。另含香味成分:1-丁醇(1-butanol),异丁醇(isobutanol),异戊醛(isovaleraldehyde),乙酸丁酯(butyl acetate)乙酸已酯(hexyl acetate),苯乙醛(phenylacetaldehyde),2,6,6-三甲基-2-乙烯基-四氢吡喃(12,6,6-trimethyl-2-vinyl tetrahydropyran)紫罗兰酮(ionone),甲苯(toluene),丁酸(buty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3,7-二甲基-1-辛烯-3,7-二醇(3,7-dimethyloct-1-ene-3,7-diol),(E)-2,6-二甲基辛-2,7-二烯-1,6-二醇[(E)-2,6-dimethylocta-2,7-diene-1,6-diol],2,6-二甲基-1,8-辛二醇 (2,6-dimethyl-1,8-octanediol),(2E,6Z)-3,7-二甲基-2,6辛二烯-1,8-二醇[(2E,6Z)-3,7-dimethyl-2,6-octadiene-1,8-diol],3-羟基-7,8-二氢-β-紫罗兰酮(3-hydroxy-7,8-dihydro-β-ionone),3-氧代-a-紫罗兰醇(3-oxo-a-icnol),3-羟基-β-紫罗兰醇(3-hydroxy-β-ionol),3-羟基-7,8-二氢-β-紫罗兰醇(3-hydroxy-7,8-dihydro-β-ionol),3-羟基-β-紫罗兰酮(3-hydroxy-β-ionone),3-羟基-5,6-环氧-β-紫罗兰酮(3-hydroxy-5,6-epoxy-β-ionone),催吐萝芙木醇(vomifoliol)去氢催吐萝芙木醇(dehydrovomifoliol)。还含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

2.山杏 果实含山梨糖醇(sorbitol),葡萄糖和多糖(polysaccharide)。

性味酸;甘;温;有毒

归经肺;心经

功能主治润肺定喘;生津止渴。主肺燥咳嗽,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生食,或晒干为脯,适量。

注意崔禹锡《食经》:不可多食,生痈疖,伤筋骨。《本草衍义》:小儿尤不可食,多致疮痈及上膈热。

各家论述1.《千金·食治》:其中核犹未鞕者,采之暴干食之,甚止渴,去冷热毒。

2.《滇南本草》:治心中冷热,止渴定喘,解瘟疫。

3.《随息居饮食谱》:润肺生津。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柏树叶

    《中药大辞典》:柏树叶药材名称柏树叶拼音Bǎi Shù Yè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枝叶。全年可采,剪取枝叶,阴干。原形态柏木,又名:香柏(《三辅旧事》),香扁柏、垂

  • 酸模

    《全国中草药汇编》:酸模药材名称酸模拼音Suān Mó别名山菠菜、野菠菜、酸溜溜、牛舌头棵、水牛舌头,田鸡脚来源蓼科酸模属植物酸模Rumex acetosa L.,以根或全草入药。夏秋采收,

  • 紫荆花

    《中药大辞典》:紫荆花药材名称紫荆花拼音Zǐ Jīnɡ Huā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紫荆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荆皮"条。功能主治①《日华子本草》:"通小肠。

  • 粗叶木叶

    药材名称粗叶木叶拼音Cū Yè Mù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粗叶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原形态灌木,高1-3m。小枝圆柱形,幼嫩部分被短绒毛。叶

  • 人尿

    《中药大辞典》:人尿药材名称人尿拼音Rén Niào出处《别录》来源取健康人的小便,去头尾,用中间一段。一般以10岁以下儿童的小便为佳,名为"童便"。性味咸,凉

  • 半夏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夏药材名称半夏拼音Bàn Xià英文名RHIZOMA PINELLIAE别名三叶半夏、三叶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 景天花

    药材名称景天花拼音Jǐnɡ Tiān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八宝Hylotelephiumerythrostictum(Miq.)H.Ohba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lotelephi

  • 芦子

    药材名称芦子别名九节风[云南]、芦子藤、芦子疙瘩、细麻药来源胡椒科胡椒属植物芦子藤Piper paepuloides Roxb.以全株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性味微辛,温。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活络止痛

  • 大叶楠根

    《中药大辞典》:大叶楠根药材名称大叶楠根拼音Dà Yè Nán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樟科植物大叶楠的根。原形态大叶楠,又名:豪樟、竹叶槁;落叶桢楠。常绿小

  • 毛白杨

    《中药大辞典》:毛白杨药材名称毛白杨拼音Máo Bái Yánɡ别名白杨、笨白杨、独摇(山东昌潍《慢性气管炎资料选编》)。出处山东昌潍《慢性气管炎资料选编》来源为杨柳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