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李熙和

李熙和

【介绍】:

清代医家。字时育。江苏常州人。于1693年编纂成《医经允中》一书,包括医学理论、诊脉、用药等论述。

猜你喜欢

  • 腹皮痈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腹痈、肚痈。指生于腹部皮里膜外之痈。因饮食不节,七情内伤火郁而成。初起患部隐痛,后渐肿起于皮外,或漫肿坚硬,肉色不变,或脉迟紧未成脓。体壮实者,用双解贵金丸下之;体弱者减

  • 猪甲散

    《疡医大全》卷二十三方。猪悬蹄甲一个。为末,每服二钱,空腹米汤送下。治痔疮。

  • 清热法

    详清法条。

  • 外经

    指经脉行于体表和四肢的外围部分。《灵枢·刺节真邪》:“……夫子乃言刺外经去阳病。”《黄帝内经太素》:“……十二经脉,入府藏者,以为内经,行于四支(同肢)及皮肤者,以为外经也。”

  • 四街

    即四气街。《灵枢·动输》:“四街者,气之径路也。”见气街条。

  • 核桃虫

    见《药材学》。为蛴螬之别名,详该条。

  • 相杀

    出《神农本草经》。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中毒反应,如绿豆杀巴豆毒。

  • 宣木瓜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木瓜之处方用名,详木瓜条。

  • 短脉

    脉象之一。脉波幅较短,不能满于寸口,应指在关部较明显,而寸、尺部均有不足之感,主气病。短而有力主气郁,短而无力主气损。《素问·脉要精微论》:“短则气病。”

  • 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书名。《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之一。9卷。清·唐宗海撰。唐氏推崇陈念祖《金匮要略浅注》,但又认为陈氏注解尚有缺误,遂以陈书为基础,予以补缺正误,并加以发挥。作者试图用中西汇通的观点诠释补正,其中不免有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