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生地黄、赤芍药、川芎、当归、防风各半两,黄芩一钱半。为粗末,水煎服。治血热生疮,遍身肿痒。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即水针疗法,见该条。
见爱庐医案条。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肺脏怯。详该条。
病证名。见《古今医统·原始要终论》。又称精寒。详该条。
丛书名。12卷,附余2卷。清·朱青恬辑。刊于1753年。共7种:《运气要略》、《脉法心参》、《医方捷径》、《伤寒论注》、《金匮要略注》、《妇科辑要》、《幼科辑要》。
见《广州植物志》。为白背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古代诊脉常规,候脉不少于五十动为度,以便认辨脉象,并了解其中有无促、结、代脉。《灵枢·根结》:“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廿五。即大腿痈。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