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拔罐法

拔罐法

是用排除杯、筒或罐内空气,以产生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古代有以兽角或竹筒为工具的,所以又称为“角法”或“火罐”气;并有称为吸筒疗法拔筒法者。通常多用竹筒,或陶瓷、玻璃等制成。它是通过局部的温热和负压作用而引起局部组织充血和皮内轻微的郁血,促使该处的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结、退热、祛风、散寒、除湿、拔毒等作用。此法,在《肘后备急方》、《外台秘要》、《苏沈良方中都有记述。适用于感冒咳嗽、肺炎、哮喘头痛胸胁痛风湿痹痛、扭伤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痛、高血压、疮疖痈肿、毒蛇咬伤(排除毒液)等症。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选用的罐口应光滑,大小要适宜。②拔罐的部位,要以肌肉丰满和毛发较少的地方为宜。③拔罐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约在10~15分钟左右即可。常用拔罐方法有投火拔罐法,抽气拔罐法,水罐法闪罐法留罐法走罐法刺络拔罐法等。详各该条。

猜你喜欢

  • 厥阴头痛

    病证名。三阴头痛之一。①《兰室秘藏·头痛门》:“厥阴头项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②指头痛表现在厥阴经脉循行部位者。《冷庐医话·头痛》:“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参见头痛

  • 三十五号家人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当归枳壳汤,见该条。

  • 痰哮

    病名。指痰浊壅盛所致的哮吼。见《证治汇补·哮病》。该书论:“哮虽肺病,而肺金以脾土为母,故肺中之浊痰亦以脾中之湿热为母,俾脾气溷浊,则上输浊液尽变稠痰,肺家安能清净?所以清脾之法尤要于清肺也。”《临证

  • 十怪脉

    生命垂危时出现的十种异常脉象。见《世医得效方》。即:釜沸脉、鱼翔脉、弹石脉、解索脉、屋漏脉、虾游脉、雀啄脉、偃刀脉、转豆脉、麻促脉等十种。详各条。这些脉象,多为脏气将绝、胃气枯竭之候。

  • 肾之府

    指腰部。《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马莳注:“肾附于腰之十四椎间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半,故腰为肾之府。”

  • 急救异痧奇方

    书名。又名《急救奇痧方》、《异痧杂证经验良方》。1卷。撰人不详(书前简介有“觉因道人识”字样),陈念祖原评。此书分述49种病状奇异的痧症症治,并介绍疟、痢、伤寒、瘟疫、中暑、霍乱、喉症、外科、伤科、皮

  • 肺风疮

    病名。又名肺风。《杂病源流犀烛·鼻病源流》:“鼻上红肿……亦有不饮酒而色赤者,名肺风疮,由血热郁肺不散也。宜清肺饮子,或四物、五苓二方合用,加黄芩、黄柏。”参见肺风条。

  • 五冷恶候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即手冷、足冷、气冷、唇冷、面冷。为初生儿全身阳气衰竭的危象。

  • 灵枢素问节要浅注

    书名。又名《灵素节要浅注》。12卷。清·陈念祖集注。刊于1865年。本书分类选辑《内经》原文,加以浅要注释,共分道生、脏象、经络、运气、望色、闻声、问察、审治、生死、杂论、脉诊、病机等12类。现有《陈

  • 朱赤豆

    见《中药材手册》。为赤小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