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药材资料汇编》。为硇砂药材之一种,详该条。
证名。见《素问·生气通天论》。即失明,俗称瞎眼。《难经·二十难》:“脱阴者目盲。”病因较多,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凡严重的内、外障眼病及外伤等,均可致盲。
书名。4卷。清·奇克唐阿辑。刊于1865年。本编分述头面、目鼻、口、耳、痿痹、咳嗽、中暑、妇科、小儿、疮毒、折伤、解毒等门,包括各科病证。每门之前冠以总论(小引),次列所选验方。除治病诸方外,尚有药疗
《医学入门》卷六方。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药、羌活、天麻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鸡子大,每服一丸,木瓜、菟丝子浸酒送下。治肝虚为四气所袭,手足顽麻,脚膝无力,及瘫痪痰涎,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头目昏
指木、火、土、金、水五类自然事物及其运动。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上述五类事物来说明自然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这种哲学思想早见于《左传》、《国语》和《尚书·洪范》等书中。战国时代,五行说颇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哈士蟆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阴阳别论》。指经闭,或指月经不按月来潮。参见经闭条。
证名。指胆气虚怯所出现的证候。《脉经》卷二:“胆虚……病苦眩,厥,痿,足指不能摇,躄,坐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精,。”又称胆气虚,胆气不足。《本草经疏》:“胆虚二证:易惊,属胆气虚;病后不得眠,属胆虚
核的异体字。参见核骨条。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卷六。“伤寒吐蛔,责之胃寒。痘证吐蛔,责之里热。由热毒拂郁于里,又不能食,虫无所养,但闻食臭,即涌出者,宜黄连止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