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丹溪心法》。指血枯而致之经闭。多因素患失血,或早婚,产多,乳众等耗伤阴血,日久乃致血枯,冲任空虚,无血下达胞宫而致经闭。因失血者,症见饮食减少,面色白无华,日渐虚弱消瘦,治宜补血养血,方用
治理血分病的方法。包括补血、凉血、温血、祛瘀活血、止血等。详各条。
病证名。指经血上逆。单南山《胎产证治录》:“有行经期只吐血、衄血或眼耳出血者,是谓倒经。”详逆经条。
《类证治裁》卷七方。冬葵子三两,茯苓、滑石各一两,芒硝半两,甘草、肉桂各二钱半。为细末,每服一方寸匕,白水送下。治石淋初起。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丁香蓼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为乳蛾之一种,因其表面凹凸,似多个乳蛾连在一起,故名,多由肺胃热毒薰蒸所致。《杂病源流犀触》卷二十四:“连珠蛾,(咽喉)二白星上下相连,又或如缠袋。”治宜解毒、消肿、泻火。用清咽利膈汤加减。参见
本作。张口。《灵枢·本输》:“刺上关者,呿不能欠。”又:“刺下关者,欠不能呿。”
指外感病过程中已不苦不燥,食而知味。表示胃阴恢复,胃气正常。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发颐。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无患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