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集三元普济方
见慈航集条。
见慈航集条。
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篇》。即肩髃。见该条。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杜仲藤之别名,详杜仲藤条。
病证名。又称脾咳。指脾胃湿热,上熏于肺,或脾虚土不生金所致的咳嗽。《症因脉治内伤咳嗽》:“脾经咳嗽之症,咳而右胁下隐隐作痛,痛引心脾,神衰嗜卧,面色痿黄,腹胀黄肿,身重不可以动,动则咳剧,此脾咳嗽之症
①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千斤拔之别名。②见《泉州本草》。为草石蚕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俗称搅肠痧、斑痧、乌痧胀。指突然腹中绞痛,吐泻不得的疾患。多因冷气搏于肠胃,或邪恶污秽之气郁于胸腹,闭塞经隧,气滞血凝,中气拂乱所致。《诸病源候论·干霍乱候》:“干霍乱者,是冷气搏于肠胃,致饮食
眼科手术器械。因似锄形,故名。见《审视瑶函》。钢铁制造(见图124)。用以割除攀睛胬肉、眼部赘生物等。图124
出《太平圣惠方》。为血竭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选条。
病名。腰痛之一。见《丹溪心法·腰痛》。因感受时令湿热,或因饮食厚味,内蕴湿热所致。《症因脉治》卷一:“湿热腰痛之症,内热烦热,自汗口渴,二便赤涩,痠痛沉重。”并有腰间热,或肢节红肿,苔黄,脉数等。治宜
见《云南中草药》。为岩笋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