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恶疮

恶疮

病名。又名久恶疮恶毒疮顽疮。①《刘涓子鬼遗方》卷五载“治头疮恶疮骨疽等牛屎熏方”,是指一般顽固的外疡。②《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诸疮生身体……疮痒痛焮肿而疮多汁,身体壮热,谓之恶疮也。”泛指脓液多而严重的疮疡。③郭璞《山海经注》,疠即恶疮。④近人俗称恶疮即恶性肿瘤。

猜你喜欢

  • 祝源

    【介绍】:清末医生。字春渠。渺水(浙江海盐县西南)人,于1874年辑有《人身谱》1卷、《歌方集论》4卷,1891年刻行。

  • 大发药

    见《陆川本草》。为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 脑缝

    头部颅骨相互吻合之齿状缝线。脑缝线包括:顶骨与额骨吻合的缝线称冠状缝;顶骨与顶骨吻合的缝线叫顶缝;顶骨与枕骨吻合的缝线叫人字缝;顶骨与颞骨吻合的缝线叫顶颞缝;蝶骨与额骨吻合的缝线称蝶额缝;枕骨与乳突吻

  • 巨骨

    ①经穴名。代号LI16。出《素问·气府论》。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阳蹻之会。位于肩端上,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岗之间凹陷处。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副神经分支,深层有肩胛上神经和肩胛上动、静脉。主治肩背疼痛

  • 大接经法

    配穴法之一。出《卫生宝鉴》。有“从阳引阴”和“从阴引阳”二法。专刺各经井穴。前者从足太阳井穴至阴开始,按经脉流注依次取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等各经井穴,刺完十二经。后者从手太阴肺经井穴少商开始,

  • 太渊

    经穴名,代号LU9。出《灵枢·本输》。别名大泉、太泉、鬼心。属手太阴肺经。俞(土)、原穴。八会穴之脉会。位于掌后腕横纹桡侧端,当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及桡

  • 脏头风

    病证名。指肛门奇痒出虫,及局部红肿的证候。为湿热积滞,虫蚀于肛所致。外用苦参、地肤子、百部煎水温浸。参见阅小儿肛痒条。

  • 鸣条

    喻风木之声,形容春天的正常时令。《素问·气交变大论》:“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冷之政。”

  • 血心痛

    病证名。指瘀血所致的心痛。《证治汇补·心痛章》:“血痛,若跌扑损伤或平日喜食热物,以致死血留于胃口,时痛时止,或饮汤水下咽即呃。痛时从上而下自闻唧唧有声,搔抓无措,眠卧不稳,心下如刮,上连胸臆。乃积血

  • 太阴痉

    病证名。指太阴病出现痉症者。《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夫六气皆足以致痉,不专在湿也,六经皆有痉证,亦不专在太阳一经也。……至若腹内拘急,因吐利后而四肢挛急者,未尝非太阴痉也。”《张氏医通·诸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