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神农本草经》。即榆白皮,详该条。
病证名。见《原机启微》。即尘埃入目。
【介绍】:宋代人。著有《混俗颐生录》二卷,已佚。
指肺受寒邪所致的病症。《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肺中寒,吐浊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脏中寒证》:“肺中寒之状,喜吐浊涎,气短,不能报息,洒洒而寒,吸吸而咳。”治宜温肺散寒为主。选用华
病证名。五般聤耳之一。耳中有粉红色脓液溢出。《丹溪心法》:“热气乘虚,随脉入耳,聚热不散,脓汁出,谓之脓耳。”由湿热火毒,郁结肝胆而致者,耳中肿痛,口苦心烦,治宜清泄肝火,用泻青丸、龙胆泻肝汤;因风热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昌期。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精于医术,与汪昂同时并稍晚,曾把汪昂所著《医方集解》、《本草备要》二书分类排纂,撮要合编,并补充部分伤寒、杂证,末附汪昂所作《三焦
【生卒】:公元七世纪【介绍】:唐代医生。在唐太宗时为医博士。《齐东野语》记述:长孙后怀高宗数日不能分娩,李以针刺催产获效。
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案摩疗法》。五指聚拢或稍分开,用指端快速叩击治疗部位,如鸡啄之状。
病证名。疳疾兼见浮肿腹胀的证候。《婴童百问》:“疳肿胀者,虚中有积,其毒气交并,故令肚腹肿胀。由是脾复受湿,故令头面脚手虚浮是也。”如肺气不宣,脾失健运,则可伴有胸膈饱闷不舒,咳嗽气喘等。治以健脾化气
证名。指因气血不畅而引起的四肢浮肿。《素问·阴阳别论》:“结阳者,肿四支。”《宣明论方·结阳证》:“四肢肿,四肢热胜则肿,四肢者,谓诸阳之本,阳结者,故不行于阳脉,阳脉不行,故留结也。”治宜犀角汤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