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大便秘结病症的总称。《济生方·大便》:“《澹寮方》云,五脏伤和,三焦气涩,运掉不得,于是乎壅结于肠胃之间,遂成五秘之患。夫五秘者,风秘、气秘、湿秘、寒秘、热秘是也。”多因肠胃不足,风寒湿热乘之,使
证名。指腋下至胁部疼痛。出《素问·气交变大论》。详胠胁肋痛条。
书名。1卷。金·镏洪编(亦有题作金·刘完素著)。本书所论伤寒,实际以温热病为主,其理论依据及所用方药,大体上属于刘完素一派,后人将此本附刊于《河间六书》之后。
古病名。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又名贲豚、奔豚气。《难经》列为丘积之一,属肾之积。症见有气从少腹上冲胸脘、咽喉,发时痛苦剧烈,或有腹痛,或往来寒热,病延日久,可见咳逆、骨痿、少气等症。多由肾脏阴寒之
验方著作。4卷。清·何英辑。刊于1775年。本书辑录方书中备用成方与单验方。分为中风、风痫、感冒伤风、伤寒等39类临床各科病症。何氏所收集单方验方,其中有一部分属于民间效方。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介绍】:见王珉条。
病名。即鼓胀。《丹溪心法·鼓胀》:“鼓胀又名单鼓。”详鼓胀条。
病名。系指疽生于耳轮。《证治准绳·疡医》:“或问耳轮生疽何如?曰,是名耳发疽,属手少阳三焦经,风热所致,六、七日渐肿如胡桃,或如蜂房之状,或赤或紫,热如火,痛彻心是也。”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用五味
【介绍】:明代道士。云南人,著名道士刘渊然的门徒。十五世纪上半叶时在京城掌管道教事,卒于1462年。辑有《青囊杂纂》一书(包括内、外、妇产、儿科等八种)、《秘传经验方》等书。
三阴,脾。《素问·示从容论》:“夫二火不胜三水,是以脉乱而无常也。”二火即二阳(胃),三水即三阴(脾)。一说二火指心与肺,三水指肝、脾、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