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归脾汤

归脾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归脾汤

药方名称归脾汤

处方白术茯神(去木)黄耆(去芦)龙眼酸枣仁(炒,去壳)各30克人参木香(不见火)各15克甘草(炙)7.5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补血养心。治思虑过多,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1枚,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正体类要》卷下:归脾汤

药方名称归脾汤

拼音Guī Pí Tāng

别名加味归脾汤(《古今医鉴》卷十一)、归脾养营汤(《疡科心得集》)、归脾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处方白术当归茯苓黄耆(炙)龙眼远志酸枣仁(炒)各3克木香1.5克甘草(炙)0.9克人参3克

功能主治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脾不统血所致便血,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现用于心脏病,神经衰弱,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属心脾气血两虚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备注本方是在严氏《济生方》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而成,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证。方中以参、耆、术、甘草温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更以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腻滞碍胃。组合成方,心脾兼顾,气血双补。

摘录正体类要》卷下

《济生》卷四:归脾汤

药方名称归脾汤

处方白术1两,茯苓1两(去木),黄耆1两(去芦),龙眼肉1两,酸枣仁(炒,去壳)1两,人参半两,木香(不见火)半两,甘草(炙)2钱半。

功能主治解郁,养脾阴。主思虑伤脾。健忘怔忡,吐血下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医碥》:脾气虚寒,不能运血归经,故用参、耆、术、草以补脾,又用木香引之;气虚则易散,故用枣仁以敛肝;血不归经则心失所养而不宁,故用圆眼肉、茯神以补心。

摘录《济生》卷四

胎产指南》卷七:归脾汤

药方名称归脾汤

处方橘红胆星茯神杏仁人参当归甘草半夏枳实川芎柏子仁五味子白术、圆眼。

功能主治产后身热感风,痰结胸膈,心经蓄热,以致遍身麻痹,手足牵搐,口?痰盛,言语无伦。

摘录胎产指南》卷七

辨证录》卷六:归脾汤

药方名称归脾汤

处方人参3钱,茯神3钱,炒枣仁5钱,远志1钱,麦冬3钱,山药3钱,当归3钱,广木香(末)3分,黄耆2钱,甘草3分。

功能主治补心。主心包膻中之火炽甚,口干舌燥,面红目赤,易喜易笑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六

《种痘新书》卷十二:归脾汤

药方名称归脾汤

处方人参1钱2分,白术1钱2分,茯神1钱2分,黄耆1钱2分,地骨皮1钱2分,甘草3分,木香5分,远志1钱(去心),枣仁1钱。

功能主治女子闭经,血海干涸,适产出痘。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水煎服。

本方加柴胡、出栀,名“加味归脾汤”。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

《会约》卷十五:归脾汤

药方名称归脾汤

处方人参当归身2钱,黄耆1钱半(蜜炒),白术1钱半,茯神1钱半,枣仁(炒,研)1钱,远志6分,炙草8分,陈皮7分。

功能主治产后心血虚损,心无所主而觉痛。

用法用量桂圆肉、莲肉为引,水煎服。

摘录《会约》卷十五

古今医彻》卷三:归脾汤

药方名称归脾汤

处方人参1钱,石斛1钱(盐水炒),远志肉1钱(甘草汤浸,焙),茯神1钱,枣仁1钱(炒熟,研),白术(土炒)1钱,炮姜5分,木香5分,石菖蒲5分,柴胡3分,炙甘草3分,当归身7分,桂圆肉5枚。

功能主治中气不足,思虑过度,饥饱失时,劳役不节,而致中脘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脾疼者,脉见软弱,中气已虚,去当归、耆、术,少加柴胡

摘录古今医彻》卷三

猜你喜欢

  • 花藤薜荔汤

    药方名称花藤薜荔汤处方薜荔2两,金银花3两,生黄耆1两,生甘草2钱。功能主治发背,诸疮痈初起。用法用量水数碗,煎1碗服,滓再煎服。1剂即消。摘录《洞天奥旨》卷十四

  • 金枣儿

    《济阳纲目》卷一:金枣儿药方名称金枣儿处方苍术(米泔浸)1两,细辛(去叶)1两,白术1两,当归(酒洗)1两,天麻1两,草乌1两,川乌(炮去皮脐)1两3钱,防风(去芦)1两3钱,两头尖1两3钱,川芎1两

  • 红豆丸

    《卫生宝鉴》卷十三:红豆丸药方名称红豆丸处方胡椒缩砂 拣丁香红豆各21粒制法上药为末,姜汁为丸,如皂角子大。功能主治治呕逆膈气,反胃吐食。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去核枣1个填药,面裹煨熟,细嚼,空腹时用白

  • 附桂膏

    药方名称附桂膏处方真香麻油3斤,柏枝尖5斤,松毛心5斤,生大附子(切片)半斤,肉桂(研极细末)半斤,黄丹10两,铅粉10两。制法先将麻油入锅烧滚,下柏枝、松枝、附子,次第入油锅熬枯,去滓,下肉桂末再熬

  • 地黄紫苏煎

    药方名称地黄紫苏煎处方生地黄3两,生姜2两(与地黄和研,绞取汁),生玄参1斤,生天门冬(去心)半斤,生麦门冬(去心)1斤,紫苏子(炒,研)2两,生牛蒡4两(细切,与玄参至紫苏子4味烂研,以水少许拌匀,

  • 厚朴茯苓汤

    药方名称厚朴茯苓汤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干)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伤寒后气未和,心腹胀满,不能饮食。用法

  • 开解六郁膏

    药方名称开解六郁膏处方香附1两,川郁金1两,小枳实8钱,青皮8钱,山田5钱,片姜黄6钱,广木香6钱,橘红6钱,红花5钱,全当归1两,苏梗子1两,沉香5钱,麝香2钱,莱菔子6钱,白芥子6钱,茅苍术5钱。

  • 立效饮

    《活幼心书》卷下:立效饮药方名称立效饮处方净黄连30克 北细辛(去叶)7.5克玄明粉6克制法上药细锉,或晒或焙,为末,仍同玄明粉放乳钵内杵匀。功能主治治小儿口内牙根舌上发疮作痛,致语言饮食不便者。用法

  • 加味麻仁丸

    《证治准绳·类方》卷三引《体仁汇编》:加味麻仁丸药方名称加味麻仁丸处方大黄30克白芍药厚朴(姜汁炒)当归杏仁(去皮、尖)麻仁槟榔南木香枳壳各15克麝香少许制法上药为末,蜜丸。功能主治润肠通便。治关格,

  • 柏皮膏

    《医方类聚》卷一九四引《千金月令》:柏皮膏药方名称柏皮膏处方柏皮5两,生地黄半斤,桑白皮2两,杏仁(研碎)3两,大青3两,竹叶2升(切)。制法上切,以炼猪脂3斤,缓火煎三上三下,绞去滓,密贮。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