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弄舌

弄舌

①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又名蛇丝惊。即患儿舌头频频外伸,随露随收,并上下、左右掉弄如蛇舌者,与久露不收的吐舌有别。在温热病过程中往往见之。明·方贤《奇效良方》:“夫弄舌者,脾脏微热,今舌络微紧,时时舒舌。”舌乃心之苗,脾络系舌本,弄舌多由心脾积热所致。心热偏重者,多见面赤心烦,渴喜冷饮,甚者扰动欲惊;脾热偏重者,多见面黄腹胀大便黄稠而臭甚。治宜清脾泻热,用泻黄散。一般不宜过用寒凉,否则损脾耗液,最易变成疳证。②即吐弄舌,见该条。

猜你喜欢

  • 紫花秧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牛含水之别名,详该条。

  • 香水花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铃兰之别名,详该条。

  • 肝中热证

    证名。指肝脏实热的病证。《华氏中藏经》:“肝中热,则喘满而多怒,目疼,腹胀满,不嗜食,所作不定,睡中惊悸,眼赤视不明,其脉左关阴实者是也。”参见肝实热条。

  • 擎疽

    病名。出《辨证录》卷十三。即手心毒。见该条。

  • 开金针法

    古代眼科手术方法。见《银海精微》。即金针开内障。详该条。

  • 肾伤

    指肾脏伤损的疾患。《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医学从众录·虚痨》:“肾

  • 朱红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杨梅之别名,详该条。

  • 药谱

    书名。1卷。唐·侯宁极撰。撰年不详。本书为唐代文人利用药名数百种(现有195种)“尽出新意,考立别名”的文字隐语,如将牵牛称为“假君子”,川乌头称为“昌明童子”之类,可供研究古代药物名称和别名的参考。

  • 眼唇蛔虫征

    望诊巩膜可见蓝点,下唇部粘膜有散在、白色半透明的颗粒突起。这些征象,可作为蛔虫病诊断的参考。

  • 流火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为丹毒发于小腿部。证见红肿发亮,热痛如烧,不溃不烂,多在小腿肚之下。治宜用矿石灰化于缸内,次日水面上结一层如薄冰者取起,以桐油调匀,外敷于患处,每日二、三次;或以马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