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山竹子

山竹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竹子

药材名称山竹子

拼音Shān Zhú Zi

来源藤黄藤黄属植物多花山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及岭南山竹子G. oblongifolia Champ.,以树皮(内皮)入药。四季可采,砍伐茎干,剥取内皮,切碎晒干备用。

原形态1、多花山竹子山橘子、白树仔、竹橘子) 常绿乔木或大灌木,高3~17米。树皮粗糙,灰白色,内皮呈灰黄白色,小枝无毛,亮绿色。单叶对生,叶柄短而粗壮,长1~4厘米;叶片倒卵状矩圆形或长圆状卵形,近革质,长7~20厘米,宽2~9厘米,先端钝、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缘,边缘反卷,两面无毛,侧脉纤细,每边10~20条,不达叶缘。夏季枝端开橙黄色花,单生或数朵组成聚伞花序,该花序常再作总状花序式或圆锥花序式排列;花单性,稀杂性,4基数;雄花多数,萼片圆形,外面2片较小,内片2片较大;花瓣倒卵形,长约1.5厘米;雄蕊合生成4束,有退化雌蕊;雌花少数,1~5朵,子房长圆形,无花柱,柱头盾状,宿存。浆果卵形至近球形,长约3.5厘米,青黄色,味酸可食,故又称“山橘子”。(图110-1)

生于山地林中。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

2、岭南山竹子(岭南倒稔子、黄牙果、麦芽仔、粘牙仔、红山竹梨) 树皮浅灰棕色,内皮棕红色,里面浅黄色,枝的外皮棕红色。单叶对生,叶柄长约1厘米,无毛;叶片倒卵状长圆形,长5~10厘米,宽2~3.5厘米。雄花的雄蕊多数,完全合生成1束(肉质体),无退化雌蕊;雌花单生,无花梗,退化雄蕊合生成4束。浆果近球形,熟时青黄色,长约3厘米,线段有宿存柱头,基部有宿萼。食后粘牙,染为黄色,故又称“黄牙果”。(图110-2)

生于山脚平地、林间、丘陵及湿润肥沃的地方。分布于广西、广东等省区。

化学成分岭南山竹子含黄酮类。鞣质、树胶及微量酸性物质等。

性味苦、涩,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收敛生肌。用于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病轻度出血,口腔炎,牙周炎;外用治烧烫伤,下肢溃疡,湿疹。

用法用量树皮干粉0.5~1钱;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复方1、胃肠炎、消化不良:50%山竹树皮溶液。每服30毫升,1日2次。

2、胃肠炎:山竹树皮2钱,古山龙6钱,黄荆叶1钱,水煮2次,浓缩至30毫升,分2次服。

3、烧伤:山竹树皮粉,加花生油(熬沸)适量,调成糊状,涂于伤面,每天1~2次。

4、麻风足底溃疡:山竹树皮粉,撒在经外科处理后的溃疡面上,用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次。

备注注:单花山竹子Garcinia oligantha Merr.叶呈长圆状椭圆形,纸质,长约7厘米,顶端尾状渐尖,羽状侧脉不超过5条,花无梗或近无梗,单朵腋生,紫色,果实长椭圆形,较小,长约1.5厘米。分布于华南地区,其内皮亦同供药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山竹子

药材名称山竹子

拼音Shān Zhú Zi

别名山桔子、木竹果

出处《广西中草药》

来源藤黄科植物多花山竹子树皮果实。树皮:全年可采,除去粗皮用。果实:冬季采收。

原形态灌木或乔木,高3~12米;树皮灰白色,枝上常有叶痕。叶对生,具短柄,厚革质,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6~15厘米,宽2~8厘米,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缘,背卷,中脉在上面微凸起,侧脉在近叶缘处网结,不达叶缘。花单生或多朵组成聚伞花序再排成总状或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4~6厘米;花橙黄色,花心有粘液,大部为两性,2型,一种的雄蕊束4~5裂,短于子房,一种的雄蕊束不分裂,高出子房;萼片圆形凹陷,外面2枚较小,内面2枚较大,花瓣4,倒卵形,长约为萼之2倍。浆果近球形,径2.5~3厘米,青黄色,顶端有宿存的柱头。花期6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丘陵阔叶林中。分布云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树皮:涩微苦,凉;果:甘酸,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收敛生肌。治烧伤,烫伤,湿疹,口腔炎,牙周炎,痈疮溃烂,用树皮或果核粉末撒患处;或用果油涂患处。铁砂入肉不出,用鲜果捣烂敷患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金线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线草药材名称金线草拼音Jīn Xiàn Cǎo别名毛蓼、山蓼、一串红、铁拳头、红花铁菱角、蓼子七、鸡心七、九龙盘来源蓼科金线草属植物金线草Antenoron filif

  • 光刺长突球

    药材名称光刺长突球拼音Guānɡ Cì Chánɡ Tū Qiú别名仙人掌、光刺乳突球、长突仙人掌、八卦掌来源药材基源:为仙人掌科植物光刺长突球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mmilaria lon

  • 芡实叶

    《中药大辞典》:芡实叶药材名称芡实叶拼音Qiàn Shí Yè别名鸡头盘(《本草图经》),刺荷叶(《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出处《纲目》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芡实的叶。功能主治治

  • 野麦子

    《中药大辞典》:野麦子药材名称野麦子拼音Yě Mài Zi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野燕麦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燕麦草"条。性味甘,温,无毒。功能主治温补,治虚

  • 甜根子草

    药材名称甜根子草拼音Tián Gēn Zi Cǎo英文名Rhizome of Wild Sweetcane别名割手密出处始载于《亚洲文会会刊》。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甜根子草的根茎及秆。拉丁植物动

  • 地锦草

    《中国药典》:地锦草药材名称地锦草拼音Dì Jǐn Cǎo英文名HERBA EUPHORBIAE HUMIFUSAE别名奶浆草、铺地锦、铺地红、血见愁、卧蛋草、雀儿卧蛋、小虫儿卧蛋来源本品为

  • 野鸡草

    《中药大辞典》:野鸡草药材名称野鸡草拼音Yě Jī Cǎo别名小仙茅(《贵州药植目录》)。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石蒜科植物小金梅草的全株。夏、秋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球形或长圆形,顶部冠以黑

  • 小红花

    药材名称小红花拼音Xiǎo Hónɡ Huā别名朱唇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朱唇的全草。夏、秋采集。切断晒干。原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约1米,全体被白毛。根茎横走,半木质,褐

  • 野鸡脑

    药材名称野鸡脑拼音Yě Jī Nǎo别名雉鸡脑、山鸡脑来源雉形目雉科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 L.,以脑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治冻疮。用法用量搅匀涂。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莲座革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莲座革菌药材名称莲座革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革菌科革菌Thelephora vialis Schw.,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树林内地上。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