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医书。4卷。清·程曦、江诚、雷大震同纂。成书于1884年。本书以“脉、病、方、药”四要为纲,辑录历代医书,分门整理而成。卷1脉诀入门,论四诊及人体生理功能;卷2病机约论,分72论,论述时病、内科
病证名。指患疟后,面黄、肤黄而目不黄的病证。《证治要诀》卷十:“病疟后多黄,盖疟谓之脾寒,脾受病,故色见于面,宜理脾为先。异功散加黄芪、扁豆各半钱。诸痛后黄者亦宜。”本证可见于疟疾后贫血。参见疟黄条。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手太阳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五月之时,故名之曰仲夏痹也。”详手太阳经筋病候条。
眼科著作。又名《明目至宝赋》。4卷。元代作品,撰人不详。后由明·杨希洛、夏惟勤整理。刊于1593年。卷1总论眼病,并载有明目赋等歌赋,五轮八廓所主病症,眼科问答等;卷2分论眼科七十二证,每病编成歌赋,
证名。出《素问·四时逆刺论》。又称恐。其症心中畏惧,胆怯不安,不敢单独坐卧,常有被捉之感。多由脏气损伤所致,尤以肾伤为多见。《杂病源流犀烛·惊悸悲恐喜怒忧思源流》:“恐病由心者,宜镇其神,宜定志丸加金
【介绍】:宋代人。善养生。著《寿者传》三卷。
证名。手足逆冷的别称。又称四逆、手足厥冷。《诸病源候论·虚劳四肢逆冷候》:“虚劳则血气衰损,不能温其四支,故四肢逆冷也。”伤寒少阴病常见本症。治宜温阳散寒益气等法。
【介绍】:明代医家。履贯及生平事迹不详。撰有《食物辑要》、《痧疹辨疑》等书。
煎服法之一。即焗服。对含有挥发油或容易出味,用量较少,久煎失效的药物,如西红花、肉桂、番泻叶等可用泡服法。泡时用半杯开水或将煮好的一部分药液趁热浸泡(加盖,以减少挥发油的挥发)。
【介绍】:清代医家。字晋卿。江苏武进人。咸同间(1851-1874)以医术闻名。著有《医醇賸义》、《医方论》等书。主张师古而不泥古,不趋奇立异,善于变通化裁古方,创制新方,有较高的临床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