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季胁痛

季胁痛

证名。出《灵枢·经筋篇》。指软肋部疼痛。多由肝虚所致。《医学芻言》第十四章论两旁季胁痛认为“一属肝血虚,一属肝气虚也。”肝气虚常兼见胆怯善惊,疼痛绵绵不止,视物昏糊,耳鸣等症,治宜四君子汤乌梅丸等方。肝血虚,常兼见时时烦热口干,持续隐痛或有拘急感,头眩眼花舌质红等症,治宜一贯煎补肝散等方。季胁痛亦可由肾虚所致。《张氏医通》卷五:“季胁痛,无不因肾虚者,加减八味丸肾气丸选用。”参见胁痛条。

猜你喜欢

  • 肾热痿软

    证名。指房劳太过,精耗髓虚所致的痿症。《症因脉治》卷三:“肾热痿软之症,腰骨不举,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足不任地,骨痿不能起于床,此《内经》肾热痿弱之症也。”治宜补肾填精,滋阴清热,可用人参固本丸、坎离

  • 后肋

    指腋后线至胸椎间的肋骨总称。

  • 眼疽

    病名。见《青囊真秘》卷一。指胞睑疮疡之毒邪内陷,硬肿色暗,经久难愈者。参见目疡条。

  • 目青

    病名。指“目之白睛变青蓝色者”(《张氏医通》卷八)。即白睛青蓝,详该条。

  • 四川大金钱草

    见《中药通报》5(1):26,1959。即大金钱草,详该条。

  • 俞鼠

    名词。出《玄女经》。亦名臭鼠。即阴蒂。

  • 关前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张氏医通》卷八:“小肠之府为雷廓,又名关前廓。”详雷廓条。

  • 傍针刺

    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傍针刺(《针灸甲乙经》称傍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指治疗顽痹的针刺方法。其法在患处正中刺一针,旁边刺一针。因其正、傍同刺,故名傍针刺。

  • 羊奶根

    见《分类草药性》。为羊屎条根之别名,详该条。

  • 崔沔

    【介绍】:参见杜鸿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