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子淋

子淋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亦称妊娠小便淋痛。指妊娠期小便淋漓疼痛。孕妇因阴虚实热湿热气虚等原因,致使膀胱气化不行,出现小便频数,点滴而下,淋漓疼痛的病症。阴虚者,为阴亏肾水不足,脬为火灼,津液涩少,故小便淋痛,兼见两颧渐红,心烦不宁,治宜清热滋阴通淋,用知柏地黄丸;实热者,为心移热于小肠,传入膀胱,灼伤津液,兼见口苦口渴、口舌生疮,治宜清热泻火通淋,用导赤散;湿热者,为湿热下注,蕴结膀胱,气化不利,兼见肢体倦怠,小便涩痛,治宜清热利湿通淋,用五淋散;气虚者,因中气素虚,胎长膀胱受迫,气虚不能约制其水,兼见小便不能约制,溺后痛甚,治宜益气止淋,用益气止淋汤(《女科正宗》: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麦冬、益智仁升麻甘草)。

猜你喜欢

  • 张介石

    【介绍】:清代医家。生平履贯未详。撰有《资蒙医经》一书。

  • 蛴螬灸

    间接灸之一。《医宗金鉴》:“疳瘘恶疮,诸药不验者,取蛴螬剪去两头,安疮口上,以艾灸之,七壮一易,不过七枚,无不效者。”蛴螬即金龟子的幼虫,功能行血祛瘀,化结散滞,故能灸治恶疮、瘘管等症。

  • 开合枢

    指经络学说中有关三阴三阳各经气机活动的特点。《灵枢·根结》:“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合”与“阖”同义,故“开合枢”即“开阖枢”。参见关、阖、枢条。

  • 厚德堂集验方萃编

    书名。4卷。清·奇克唐阿辑。刊于1865年。本编分述头面、目鼻、口、耳、痿痹、咳嗽、中暑、妇科、小儿、疮毒、折伤、解毒等门,包括各科病证。每门之前冠以总论(小引),次列所选验方。除治病诸方外,尚有药疗

  • 牛皮鹅

    病名。《喉科种福》卷四:“证由蛾将成脓之时,犹连服凉散之剂,吹凉散之药,以求速效,虽红退消肿,而脓根未拔,外皮顽硬,一遇时气外感,饮食积热,则旧蛾复作。”参见石蛾、乳蛾等条。

  • 挛节

    证名。指骨节拘挛。为骨痹之外证。《素问·逆调论》:“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圣济总录》卷二十:“肾脂不长,则髓涸而气不行,骨乃痹而其证内寒也。……外证当挛节,则以髓少而筋燥,故挛缩而急也。”参见

  • 瓜萎仁

    出《丹溪心法》。为栝蒌子之别名,详该条。

  • 气池

    推拿穴位名。又名坎下。见陈氏《小儿按摩经》。《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气池,在目下胞,一名坎下。”与目上胞(风池)同作望诊之处。《小儿推拿广意·上卷》:“风气二池黄吐逆,若黄舌色定为风,惊啼烦躁红

  • 历节风

    病名。《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历节风之状,短气自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圣济总录》卷十:“历节风者,由血气衰弱,为风寒所侵,血气凝涩,不得流通关节,诸筋无以滋养,真邪相薄,所历之节

  • 麻药法

    用中药进行麻醉的方法。我国关于使用麻醉药的记载很早,见《列子·汤问篇》。公元二世纪华陀应用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方法施行外科手术。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卷十八:“攧扑损伤,骨肉疼痛,整顿不得,先用麻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