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千金要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肠山。即承山,见该条。
眼科病证。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又名目血灌瞳人、血灌瞳神证。可因肝胆火炽,热入营血,迫血妄行;阴虚火炎,血不循经,溢于络外;外伤、手术等引起。《银海精微》:“血灌瞳人者,因毒血灌入金井瞳人水内也。
见膝阳关条。
同髈。肩膀。胳膊上部靠肩的部分。
见《原机启微》。指漏睛眼。详该条。
【介绍】:唐代外科医家。撰《痈疽论》2卷。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老鼠耳之别名,详该条。
头部。因头位居于人体之首,故名。《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
针刺麻醉法之一。是在面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刺麻醉法。即按针麻要求在面针刺激点上针刺以进行手术。临床上可根据手术部位选取相应的刺激点,如股骨颈三刃钉内固定术可选取股点,胃切除术可选取胃点等;并
经穴名。代号ST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手足阳明、阳蹻之会。位于面部,与鼻翼下缘平齐,正视时,直对瞳孔。一说“在鼻孔下,侠水沟旁八分”(《太平圣惠方》)。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并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