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疡内治法中“消、托、补”三大法则之一。见《疡医准绳》卷一。又名托里法、托法。是运用补益气血为主、活血解毒为辅的药物,以扶助正气,托毒外出,防止毒邪内陷的方法。具体运用分为两种:①托毒透脓法。适用于疮
见《中药志》。为银柴胡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金鸡尾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以面颧色淡红如妆,游移不定为特征,下真寒而上假热的危重病证。多因下元虚衰,真阳浮越所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其面戴阳,下虚故也。”常伴见口鼻作衄,或口燥齿浮,足胫逆冷,脉浮大,按之
出《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五。即胎萎不长。详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即红丝疔,见该条。
【介绍】:宋代儿科医生。人多呼其官衔“防御”,故名字不详。杭州人。范氏及其子孙均以世传小儿医闻名当时。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滴水珠之别名,详该条。
推拿手法名。出《灵枢·经筋》。用手进行抚摩。
病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又名恶露不止、恶露不尽。一般产后恶露持续二至三周应完全排尽。如超过这段时间,仍然持续淋沥不断则属病态,称之恶露不绝。多因产后气虚下陷,冲任不固;余血未尽或感寒凉,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