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仁
出《药性论》。为火麻仁之别名,详该条。
出《药性论》。为火麻仁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又作劳瘵。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GB38。出《灵枢·本输》。别名分肉、绝骨。属足少阳胆经。经(火)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当趾长伸肌与腓骨短肌之间凹陷处。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静脉分支。主治偏头痛,目
医话著作。8卷。清·徐士銮辑。刊于1886年。本书杂录诸子百家著作中有关本草、单方及医论,内容不加分类,共收医话约800余条。每条立小标题,附记出处,间有简短按语。卷6末另辑附钞1卷,系据其家藏的宋本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咳逆》。又称火呃。因胃火上逆,或痰火郁遏所致。《证治汇补·呃逆》:“火呃,呃声大响,乍发乍止,燥渴便难,脉数有力。”治宜和胃降火。可用安胃饮、小柴胡汤等方。热结便秘者,可用凉膈散
指手五里穴。《灵枢·小针解》:“夺阴者死,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也。”五里穴为禁刺穴,如频频施刺,就会使阴气被夺而死。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狂越。详该条。
【介绍】:见赵良条。
舌的后半部红色,舌尖有黑色苔。为足少阴蕴热乘于手少阴之象,可用竹叶石膏汤(见《伤寒舌鉴》)。
病证名。《景岳全书》卷二十七:“白睛红膜如伞纸者,此气滞血凝热证。”
见《中药大辞典》。为茵芋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