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滇南本草》。为瓠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即恶阻。详该条。
【介绍】:见高士亿条。
出《本草图经》。为香薷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因肝经风热壅盛,以致二目睛旋转不定,与辘轳相似。类今之眼球振颤。宜疏风解热,用通肝散(《张氏医通》方)加减。
病名。见《东医宝鉴》卷四。详胞痹条。
古病名。指筋脉伤损败绝的疾患。《灵枢·经脉》:“足厥阴气绝则筋绝。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也。故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华氏中藏经》卷中:“
即热极生风。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山药之别名,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太医院低级官员。共8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