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脉经》。亦名垢胎、盛胎、妊娠经来、胎前漏红,老鼠胎。指孕后仍按月行经,并无其他症状,又无损于胎儿,俟胎儿渐长,其经自停,谓之激经。
见曾鼎《妇科指归》。指孕妇临近分娩时转胎引起的腹痛。
古病名。出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即疥疮。详该条。
肝主疏泄,太过与不及皆为肝气不和。症见急躁易恐,胸胁胀满,甚则作痛,少腹胀痛,妇女则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亦可影响脾胃而出现呕恶、泄泻等消化不良症状。治以疏肝理气为主。
病名。指少阴病出现痉症者。《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夫六气皆足以致痉,不专在湿也;六经皆有痉证,亦不专在太阳一经也。……恶寒蜷卧,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俯而不能仰者,未尝非少阴痉也。”《张氏医通·诸
见《滇南本草》整理本。为臭灵丹之别名,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即扁豆,详该条。
【介绍】:西汉时医生。是淳于意的弟子。
见《履岩本草》。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沈贞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