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药物院
元代医疗机构名称。详见广惠司条。
元代医疗机构名称。详见广惠司条。
即刺血疗法。见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出《雷公炮炙论》。为天花粉之别名,详该条。
见《河南中草药手册》。为猪毛菜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①出《灵枢·邪客》。张景岳注:“为掌后高骨。”②即腕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腕骨,……一名壅骨,俗名虎骨,其骨大小六枚。凑以成掌,非块然一骨也。”
眼科金针开内障八法之三。《目经大成》卷二:“针锋深入无碍,即近黄精(晶状体),慢慢针目,针柄会须进不招愆,退而得所。”指将金针推进于虹膜与晶状体之间的手术操作步骤。参见拨内障手法条。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腰部,当肾俞穴直下3寸处。主治消渴,小便频数等。艾炷灸3~7壮。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谓此障之形“如水银珠子,但微含黄色,不疼不痛,无泪,遮蔽瞳人”(《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滑翳内障。详该条。
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脾恶湿,故病多体重,困倦多睡,不思饮食,泄泻。热证则目内黄,尿黄。口疮口臭,烦易饥,宜泻脾胃蕴热,用泻黄散。寒湿困脾,脘腹胀满,泛恶欲吐,食纳减少,消化不良,苔白脉缓。宜芳香化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