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又作劳瘵。详该条。
见吴悔庵《秘传内府经验女科》,即室女经闭。详该条。
指病邪侵袭。《素问遗篇·刺法论》:“真气不正,故有邪干。”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衡疽①。见该条。
医书。2册。席裕康辑。刊于1919年。本书辑录有关气功、导引的著作,如《陈希夷二十四气坐功导引治病图说》、《五禽舞行功法图说》、《八段锦》、《易筋经》等图说及《奇经八脉考》、内景图等。收集资料颇多,但
指阳热偏胜出现局部肿痛的现象。热郁于肌肤腠理,气血壅塞,热盛则血聚成脓,表现红肿热痛,故疮疡属热者必红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王冰注:“热胜则阳气内郁,故洪肿暴作,甚则荣气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气海,见该条。
病证名,指小儿阴囊生疮。多为湿热之邪下注阴器所致,表现为阴囊疼痛流水,日久不瘥。治宜清热燥湿,用二妙散加味,外用川椒、荆芥、槐枝、柳枝、蛇床子煎汤洗后,用朴硝末掺之。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系用八卦命名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即水廓。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