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伤科汇纂》卷十。即打伤。详该条。
即腥臭气。详该条。
见《青岛中草药手册》。为石韦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普济本事方》。即风府。见该条。
指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素问·六节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仓廪,即仓库。脾胃等有出纳、转输、传化水谷的共同功能,故称。
病证名。见顾膺陀《妇科集·调经类》。亦名经水忽来忽断。多因经行之际,血室正开,适为风寒侵袭,肝气为之壅闭不舒,阻碍经血下行,腠理经络亦皆不宣。症见经来忽断,断而又来,或每日经来几滴则止,五日、十日又来
病名。即喉痧。又名疫喉、疫喉痧、烂喉痧。本病除发热、咽喉疼痛肿烂外,皮肤还出现痧斑,故名。治以辛凉解表,泄热解毒,滋液养阴等法为主。参见疫喉等条。
见《本草述》。为韭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即鹤膝风。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知母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