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腋
见后腋下条。
见后腋下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因恼怒而生,其形或大或小,炮白如有气。治法参疔疮,加疏肝解郁之品。忌气恼。
与肺失清肃相同而喘咳气逆的病情较重,是肺失清肃的进一步发展,治疗一般以降气平喘为先。参肺失清肃条。
出《针灸甲乙经》注。即大泻刺,见该条。
出《经效产宝·续编》。即产后孤阳绝阴。详该条。
【介绍】:北宋药学家。生平不详。撰《本草辨误》1卷,已佚。
出《医宗金鉴》。即长针,见该条。
病证名。指脾胃寒盛所致的泄泻。《伤寒捷诀·肠垢鹜溏》:“协寒利者,曰鹜溏,脐下必寒,宜理中、四逆汤主之。”参见寒泻、寒泄、鹜溏条。
五行学说内容之一。出《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类经》注:“亢者,盛之极也。制者,因其极而抑之也。盖阴阳五行之道,亢极则乖,而强弱相残矣。故凡有偏盛,必有偏衰。使强无所制,则强者愈强,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即破伤风。详该条。
即疏肝。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