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苏州本产药材》。即通天草,详该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六十八卷。即手心毒。见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筋疽。见该条②。
病名。出《温病条辨》卷一。即时毒。见该条。
见清·王实颖《广嗣五种备要》。即产后厥。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豆腐疔。见该条。
证名。即阴证似阳。指阴寒内盛而外见热象的证候。因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致。《景岳全书·传忠录》:“寒热有真假者,阴证似阳,阳证似阴也。盖阴极反能躁热,乃内寒而外热,即真寒假热也。假热者,水极似火也。凡病
《瘟疫论补注》卷上方。槟榔、厚朴、芍药、甘草、知母、黄芩、大黄、葛根、羌活、柴胡。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治瘟疫,有三阳形证,兼有里证者。
①指妇女从阴道内流出的粘性分泌物。②指带下病。《妇人良方大全》卷一:“人有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之状,病生于此,故名为带。”参见带下条。
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法同太极磨子手,而活动范围较大。参见太极磨子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