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清·叶天士所创的温病辨证方法。即将外感温病由浅入深或由轻而重的病理过程分为卫气气分营分血分四个阶段,各有其相应的证候特点。病变按卫、气、营、血逐步发展者为顺传;由卫分迅速发展至营分血分者为逆传;其中两分的证候·同时出现者称同病。卫分为表证阶段,应鉴别不同的病因;气分为热盛阶段,应区别热邪是否结聚,如属湿热,则应区分热和湿的轻重;病邪深陷营、血分为伤阴引致内闭或出血的阶段,并须明辨心、肝、肾等脏的病变。由此从病因、阶段、部位、传变及病变程度确立温病辨证的内容。

猜你喜欢

  • 咽系

    解剖名称。泛指咽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多因饮啖辛热,或复呕吐咯伤,致咽系干枯之所为也。”

  • 江承宗

    【介绍】:唐代医家。撰《删繁药咏》3卷,已佚。

  • 鱼骨形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 阴中伏阳

    脉阴阳相乘相伏之象。如寸部虽见沉涩而短的阴脉,但有时夹有浮滑而长的阳脉,故称。《难经·二十难》:“脉虽时浮滑而长,此谓阴中伏阳也。”

  • 肺虚寒证

    指肺气不足所出现的证候。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肺大肠经虚实寒热证治》:“肺寒虚,逆满,上气,咽中闷塞,寒从背起,口中如含冰雪,语无音声,舌本干燥,吐沫,唾血,不能饮食。”《圣济

  • 医略存真

    综合性医书。1卷。清马文植撰于1896年。书中收载医论28则,阐述作者治疗咳嗽、痰饮、脑疽、对口、肝痈、乳岩等内外诸证临床心得,而尤详于外科病证。卷首附作者祖父马省三“论症十六则”。现存清刻本。

  • 右雀舌

    病名。见《喉科秘旨》卷下。指雀舌之发于右者。详雀舌条。

  • 囊底

    经外奇穴名。《太平圣惠方》:“小儿胎疝,卵偏重者,灸囊后缝十字文当上三壮。”《奇效良方》列作奇穴,名囊底穴。位于男性阴囊后十字纹中。主治肾脏风疮,小肠疝气,偏坠,阴囊湿痒,睾丸炎等。艾炷灸3~5壮;或

  • 气藤

    见《贵州草药》。为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 时邪

    泛指与四时气候相关的病邪,是季节流行病致病因素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