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清抄本《外科或问》(著人未详)。即瘰疬。详该条。
病名《外台秘要》卷二十二。即狐臭。详该条。
《医醇賸义》卷三方。玉竹、沙参、蛤粉各四钱,羚羊角一钱五分,麦门冬、贝母各二钱,石斛、栝蒌皮各三钱。水煎,加梨汁半杯,冲服。治肺热,咳嗽微喘,肌表漫热,口燥咽干。
见穴位磁疗法条。
出许慎《说文解字》。即唇疮。详该条。
六经厥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厥论》:“口干,溺赤,腹满,心痛,名少阴厥。……考其厥因,多以不胜乘其所胜,气不得行,遂致于逆。”参六经厥、厥证条。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指因风热毒邪入于手足少阳经而引起的瘰疠。其症多伴发于热毒疮疡的患儿。如头、面和颈部疮疡,则颈部出现瘰疬。轻者略有疼痛,可以自愈。重者局部红、肿、痛、热,并有显著触痛及发热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有《活幼悟神集》20卷,佚。
见《傅青主女科》。即经行先期。详该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八卦命名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即地廓。详该条。